澎湃新闻记者 张家然 实习生 杨彤彤 郝桐 通讯员 陈文 刘伟
3月31日上午,山东首场山东省政协召开首次月度协商会,政协围绕“推进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主题,月度养孩应有育儿政协委员、协商专家学者、太贵群众代表与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圈,爸爸德州、山东首场菏泽两市政协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政协进行了坦诚深入协商交流。月度养孩应有育儿
“积极解决现阶段群众对生育、协商养育压力的太贵诉求和期盼,让群众‘生得起、爸爸养得好’,山东首场任务重要又紧迫。政协省政协围绕这一议题邀请大家协商议政,月度养孩应有育儿进行充分讨论交流,达到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目的。”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称。
建议有分量
如何“推进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政协委员们各抒己见。
“人口是百年大计,必须科学运筹,政策一经出台,需保持稳定、可持续,尤其要避免急加速、猛刹车。”山东省政协特聘专家宋传杰说。
对于长期在不孕门诊工作的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主任连方来说,通过对高龄不孕女性的实际了解和长期调查,列举出当前女性普遍晚育的原因“怕生育影响学习工作,怕失去领导重用,怕自己重回职场面临就业歧视……”她建议把部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在医疗服务上促进想生、能生。
“其实山东人仍然‘想生’”,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杨援引一份抽样调查数据,深刻剖析当前育龄妇女想生又不一定生的深层次原因。
“我希望生孩子、养孩子别这么贵;我希望妈妈们能不加班、爸爸们有育儿假;我希望我身边就有规规矩矩的婴幼儿托管机构,孩子安全,家长放心……”在德州远程分会场的群众代表张金鸽,真情吐露为人母后的辛酸和苦恼。
长期关注人口发展问题的省政协常委、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建议,政府全面规划建设社区托育中心,以普惠、托底、非盈利且安全、专业的普惠化托育体系建设破解育龄家庭“不敢生”。
有精准调查、有个案分析、有深入思考、有对策建议,委员专家、群众代表的发言实打实,有分量。
当即有回应
“要坚持生育、养育、教育统筹谋划,提高鼓励生育一揽子政策的含金量和落实力度。”
“我想问下省社科院的田杨同志,你们开展的这项综合调查,如何抽样,样本率是多少?”
面对这些问题,与会各部门根据委员发言重点,分板块及时作出上述回应。这些适时点评,让回应贯穿全场。
其中,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继康就推动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着力减轻群众教育负担等方面工作作了介绍,同时表示中专护理专业是保障托育师资的重要渠道,全省已有近50所中职学校有护理专业,在校生达到5.2万人,每年可向社会输送护理人才1.7万人左右。
山东省妇联副主席王洪霞介绍,省妇联着眼于点线结合、点上突破,推动省农科院出台全国科研院所首个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的十条意见。包括设立青年女性科技人才生育后科研回归基金,实行经费“包干制”,纳入女性科技人才专项管理等,在有条件的单位率先推广生育扶持措施,成熟一个,出台一个,提供有效社会示范。
针对协商会上提出的“开展弹性工作、职位共享、错时上下班、居家办公等女性友好型项目”,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衣军强表示将打出就业创业系列“组合拳”,多措并举促进失业育儿妇女实现就业。
山东省副省长孙继业表示,在场委员专家体会深、看得准,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对推进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切实保障群众“生得起、养得好、育得优”,积极解决现阶段群众对生育、养育压力的诉求和期盼有较为突出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吸收、采纳。
兼顾各界利益表达,兼听各种意见诉求,兼容各方智慧力量,山东省政协首场月度协商会开出了成效。
常态化协商格局
协商成果的取得,在于精准的选题、新颖的形式。月度协商会是山东省政协着眼于构建常态化协商格局,作出的一项新的协商工作安排。
国家关注的、社会关切的、百姓关心的问题,就是月度协商会考虑的议题。首次月度协商会聚焦“推进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既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又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群众有意愿、有反响、有期待,委员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这次协商会从调研时委员发动界别群众广泛参与,开通“民声连线”与社会各界互动,到会场上开通远程连线,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职能部门、基层干部、一线群众直奔主题,直点“痛处”,反映真实情况,形成了“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协商合力,有效汇聚了党政部门、专家学者、利益相关各方的意见建议。
山东省政协表示,通过月度协商会,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得以更充分发挥,协商成果将更好助力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葛慧君透露,作为政协协商议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度协商会已经纳入山东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年度协商计划。今后省政协将继续围绕社会各方面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精选协商议题,丰富协商形式,引导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和党政领导面对面进行专题协商,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力量,努力把月度协商会这个平台搭得更好、用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