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去年总资产8.6万亿元,首次披露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资产质量

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3月24日晚,兴业(601166.SH)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银行亿元报告显示,去年截至2021年末该行总资产达8.60万亿元,总资资产质量较年初增长8.98%;实现营业收入2212.36亿元,产万产和同比增长8.91%;净利润826.80亿元,首次同比增长24.10%;不良率较年初继续下降0.15个百分点至1.10%。披露平台

对于2022年,房地兴业银行称,地方公司制定积极进取的融资发展目标,力争实现集团总资产、兴业营业净收入、银行亿元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去年继续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总资资产质量合理控制成本收入比,产万产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推动财富与私行、理财销售等转型业务保持较快增长步伐,理财新增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做大绿色融资总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央行口径绿色贷款投放;进一步增强大投行优势,发挥做市交易能力,提高非息收入。

总资产8.60万亿元

兴业银行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8.6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8%;风险加权资产6.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91%至2212.3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4.10%至826.80亿元;ROE回升1.32个百分点至13.94%。

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高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上年末下降0.8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上升0.48个百分点至9.81%。

兴业银行财报显示,2021年,该行净息差2.29%,同比下降7个BP。

兴业银行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切实让利实体经济,同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领域的转型力度,提前布局,夯实客户基础和优质项目基础,贷款收益率有所下降。资产端,合理摆布信贷资源投放节奏,上半年把握社会融资需求旺盛时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生息资产中高收益资产占比稳步提升。报告期内贷款日均规模在生息资产中占比58.64%,同比上升3.18个百分点。负债端,持续巩固高成本负债管控成果,进一步主动压降高成本结构性存款;同时,抓住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有利环境,以成本为导向,持续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该行表示,展望2022 年,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公司将继续加强资产负债组合管理,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扩大客户基础,稳定息差水平。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13.18%

2021年,兴业银行实现非息净收入755.57亿元,同比增长26.73%,非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34.15%,同比提高4.80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26.8亿元,同比增长13.18%;其他非息净收入328.77亿元,同比增长50.04%。其他非息净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结合债券市场流动性波动及利率走势,增强优质债券资产构建能力,同时积极把握波段机会,加强流转力度,提升综合收益。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方面,财富银行业务快速上量,实现轻资本、弱周期的理财业务和零售财富代销类手续费收入176.17亿元,同比增长24.64%;其中,理财业务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收入122.67亿元,同比增长20.42%;代销基金收入20.29亿元,同比增长104%。“投资生态圈”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投行业务优势进一步巩固,实现投行业务收入45.29亿元,同比增长12.61%,其中,债券承销收入29.07亿元。托管业务加速转型,公募基金等估值类产品占比提升,实现托管业务收入35.53亿元,同比增长19.68%。顺应客户金融需求和移动支付发展的趋势,银行卡和支付结算收入154.49亿元,同比增长15.23%。

兴业银行称,树牢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跑出战略转型加速度。

绿色银行方面,绿色金融客户3.80万户,较年初增长27.52%;绿色融资余额1.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98%,其中人民银行口径绿色贷款保持较快增长,超过4500亿元。

财富银行方面,去年集团零售AUM规模2.85万亿元,实现财富银行收入233.94亿元,同比增长13.17%。去年理财产品余额1.7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其中,符合资管新规净值型产品占比94.13%;含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3269.60亿元,较年初增长77.64%。非货币公募基金产品保有量增长25.83%至1548.75亿元。

投资银行方面,去年集团对公客户融资余额(FPA)7.0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49%。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同比增长8.88%至7126.50亿元。

兴业银行称,持续深耕金融市场生态链,兴业银行加快推动从持有资产向管理资产转变。资产流转平台“兴财资”朋友圈扩大至150家,全年实现流转规模3315.74亿元,同比增长47.39%。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集团表外资产增速大于表内资产增速。该行称,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加快从持有资产向管理资产转型。表外对公融资余额增速21.90%,快于表内对公融资余额增速8.59%,能代表投行成效的表外非传统对公融资余额增速33.21%,显著快于其他资产增速。通过优质资产的获取有效助力财富银行建设,截至报告期末,表外零售理财增速17.51%,高于表内零售存款增速8.37个百分点,成为表外追赶表内的重要增长极。

科技投入同比增长超30%

年报数据披露,兴业银行2021年科技投入63.64亿元,同比增长30.89%,占营业收入比重上升至2.88%,同时还启动实施科技人才万人计划,去年引进2000多名科技人员,目前科技人员占比6.45%,较年初提升超过1.5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表示,适应数字时代生产力变革,加快组织进化,启动科技组织架构改革,提升科技战略地位。同时围绕目标任务,探索建立跨条线、跨部门、跨岗位的柔性敏捷组织,不断打破“部门墙”“条线墙”“公司墙”,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该行称,在基本建成新一代云化科技基础设施,夯实技术基座的基础上,融入政府管理、社会治理、企业经营、居民生活等更多生产生活场景,构建“数字兴业”。

F端,涵盖结算、投资、融资、支付、托管等综合金融服务在内的第三方开放平台不断完善;升级打造“钱大掌柜”集团统一财富平台和财富管理品牌,赋能财富银行建设。G端,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普惠金融新生态,福建“金服云”入驻金融机构110家,累计解决融资需求突破千亿元。B端,场景生态平台新增落地1015个至3174个,推出医疗综合支付服务平台、教育云平台、住房租赁资金监管平台等,与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初见成效。C端,迭代手机银行开发,融入鸿蒙生态,APP月活跃用户(MAU)较年初增长16.85%;“好兴动”实现千万级服务能力提升,累计绑卡同比增长34%。

资产质量稳定 房地产、地方平台风险可控

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一直被视为银行信贷风险高低的核心指标。兴业银行年报数据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双降”,其中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至1.10%,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9.42亿元至487.14亿元。

不良率下降叠加拨贷比上升,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分别较年初上升49.90个百分点至268.73%、提高0.22个百分点至2.96%。

在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业务风险方面,兴业银行则在年报中首次主动披露。

在房地产业务方面,兴业银行严格按照“房住不炒”政策,持续优化业务机构,目前房地产业务以自营资产为主,且业务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或GDP万亿级的中心城市,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总体较小。数据显示,2021年末该行境内自营贷款、债券、非标等业务项下投向房地产领域业务余额1.65万亿元,不良率1.34%。从结构来看,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占比67.82%,对公融资业务余额5320.89亿元,占比32.18%,且该行对公房地产融资业务拨备覆盖率305.14%,高于平均拨备覆盖率,风险损失抵补能力较强。同时,该行涉及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外业务合计1300.51亿元,规模小,且理财项下资产全部为正常类,避免房地产市场风险向理财业务等涉众产品传染,有效管控风险边界。

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方面,到2021年末,兴业银行全口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3077.15亿元,较年初减少692.93亿元,其中境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2093.16亿元,较年初减少303.80亿元,占该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4.73%,较年初下降1.31个百分点。尤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不良资产率1.97%,但不良资产规模仅为60.62亿元,对资产质量影响较小。

时尚
上一篇:马斯克“以民之名”送大礼,特朗普对推特账号被解封表示“没兴趣”
下一篇:全国中小微企业达四千八百万户 “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